?雷達電路保護:二三極管與NTC熱敏電阻的協同關斷機制
在L4級自動駕駛系統中,毫米波雷達電路需在復雜工況下抵御瞬時過流、電壓浪涌及溫度失控風險。傳統保護方案中,二三極管與熱敏電阻多獨立工作,難以實現故障快速關斷與能量耗散的協同平衡。平尚科技基于AEC-Q101(半導體器件)與AEC-Q200(無源器件)雙認證標準,開發了二三極管與NTC熱敏電阻的協同關斷機制,通過動態參數匹配與熱-電聯合仿真,為車載雷達構建全場景電路保護體系。

雷達電路保護的核心挑戰與協同設計邏輯
車載雷達電路面臨多重威脅:電源線瞬態脈沖(如ISO 7637-2定義的+100V/-150V脈沖)、靜電放電(ESD 8kV)及芯片過熱(>150℃)。單一器件方案存在顯著局限——TVS二極管雖可鉗位電壓,但缺乏過流感知能力;NTC熱敏電阻能監測溫度,卻無法主動切斷電路。平尚科技的協同設計以動態能量分配為核心,TVS二極管負責瞬態電壓抑制,NTC實時采集溫度數據,并通過邏輯電路觸發MOSFET關斷,實現“監測-響應-隔離”的全鏈路保護。

以某77GHz前向雷達的電源模塊為例:當負載短路導致電流驟升時,平尚科技的**超快恢復二極管(trr<10ns)**率先導通泄放能量,同時NTC熱敏電阻(B值=3950K±1%)在10ms內檢測到溫升并發送信號至控制IC,驅動MOSFET在20ms內切斷主電路。此協同機制將故障電流限制在安全閾值的70%以下,較傳統方案響應速度提升3倍。
車規級器件創新與可靠性驗證
平尚科技的TVS二極管采用硅外延層疊結構,通過離子注入工藝優化雪崩擊穿電壓一致性(±3%),30kV/μs壓擺率耐受能力滿足ISO 16750-2標準。NTC熱敏電阻則通過玻璃封裝與稀土摻雜陶瓷基板,在-55℃~150℃范圍內的阻值漂移率低于±0.5%,濕熱老化(85℃/85%RH 1000小時)后性能衰減<1%。

在AEC-Q101認證框架下,TVS二極管通過1500次溫度循環(-55℃?175℃)與50G機械沖擊測試,漏電流穩定在1μA以內;NTC熱敏電阻通過AEC-Q200認證的鹽霧腐蝕(5% NaCl 96小時)與振動耐久性(20G RMS)驗證。某新能源車型實測數據顯示,搭載平尚協同保護方案的雷達模組,在負載突降測試中電壓過沖從48V降至12V,芯片燒毀率趨近于零。
協同關斷機制的技術細節與行業應用
平尚科技的方案包含三級防護架構:- 初級防護:TVS二極管(SMA封裝,36V鉗位電壓)抑制納秒級電壓尖峰,能量吸收能力達600W;
- 次級響應:NTC熱敏電阻(0402封裝,10kΩ±1%)監測PCB熱點溫度,通過ADC實時反饋至MCU;
- 終極關斷:MOSFET在溫度或電流超閾值時切斷主電路,并啟動自恢復保險絲(PPTC)防止二次沖擊。

在ISO 11452-8大電流注入測試中,該方案使雷達信號鏈的誤碼率從10^-5降至10^-9,通信延遲縮短至3ms。某L4級Robotaxi項目采用平尚方案后,其角雷達模組在-40℃冷啟動與125℃高溫循環工況下的故障間隔里程(MTBF)突破50萬公里,散熱系統能耗降低30%。
智能化升級與未來趨勢
平尚科技正研發集成化保護模組,將TVS、NTC與控制IC封裝于單一芯片,通過AI算法預測故障趨勢并動態調整保護閾值。例如,基于歷史數據訓練神經網絡模型,可提前50ms預判過流風險并啟動預降載策略。此外,無線溫度監測技術的引入,將消除NTC引線對高頻信號的干擾,為120GHz超高頻雷達提供無纜化保護方案。